腐竹的制作过程
(一)选豆去皮
腐竹生产废水处理设备选择颗粒饱满的黄豆为宜,筛去灰尘杂质,将选好的黄豆,用脱皮机粉碎去皮,外皮吹净。去皮是为了保证色泽黄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二)泡豆
将去皮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泡豆时间:春秋泡4~5小时,冬季7~8小时为宜。水和豆的比例为1:2.5,手捏泡豆鼓涨发硬,不松软为合适。
(三)磨浆甩浆
用石磨或钢磨磨浆均可,从磨浆到过滤用水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浆汁,采用甩干机过滤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无浆水为标准。
(四)煮浆滤浆
浆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内,用蒸汽吹浆,加热到100~110℃即可。浆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筛床,再进行1次熟浆过滤,除去杂质,提高质量。
(五)提取腐竹
熟浆过滤后流入腐竹锅内,加热到60~70℃左右,约10~15分钟就可起一层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将油皮从中间轻轻划开,分成两片,分别提取。提取时用手旋转成柱形,挂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六)烘干包装
把挂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干房,顺序排列起来。烘干房温度达50~60℃,经过4~7小时,待腐竹表面呈黄白色、明亮透光即成。将烘干的成品,装入精制的塑料袋内,每袋半斤,封口出厂。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更多相关技术文档术文档。
排放标准执行下图标准。
腐竹生产废水处理设备腐竹加工废水总体上可生化性较好。适宜选用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产泥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但基于废水中**性悬浮物较多,所以废水再进生化处理前应进行预处理,用以去除废水中的可溶性**物,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总体处理工艺采用“调节池+PH调整+混凝沉淀+ABR厌氧折板反映池+AO工艺+二沉池+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
近日,环保部新发布了腐竹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3-2014)。此标准以我国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规定了以玉米、小麦和薯类等为原料生产淀粉及后续产物的生产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等技术要求。
腐竹生产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3-2014)标准为**发布。其中明确了主要处理工艺选择:
淀粉废水治理总体上宜采用“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污染治理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淀粉企业额根据淀粉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种类、废水性质选择合适的废水工艺路线和单元技术。
预处理工序中,淀粉生产废水应通过格栅、沉淀、气浮等工艺去除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应在沉淀池前设置消泡设施;薯类淀粉废水中的原料输送清晰废水应通过沉沙等工艺去除污水中的沙粒后进入调节池。
厌氧生物处理可选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工艺;废水在进入厌氧反应器前应先进行PH调节和温度调节;淀粉糖及变性淀粉生产废水需投加营养盐调节碳氮比后在进行厌氧生物反应。
好氧生物处理可选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缺氧-好氧(A/O)+二沉池、氧化沟+二沉池等工艺。
深度处理可选用混凝沉淀、砂滤、膜生物反应器(MBR)等工艺;根据用水需求可通过纳滤、反渗透处理后回用。根据回用目的的不同,回用时可选择超滤、超滤+反渗透(RO)、超滤+RO+混合离子交换床等工艺。其中,可采腐竹生产废水处理设备用MBR代替好氧生物处理(脱氮除磷)+深度处理,也可将MBR作为深度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