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
食品厂工业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的环境保护措施
污水处理站本身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项目,但它作为一个项目,也要有“三废”排放,虽然数量不大,但由于该废水处理站位于生活小区内,对小区环境、员工的工作、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应受到忽视。为此本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以下重要措施:
⑴气味
污水处理站内由于有需要敞开工作的构筑物,因此污水、污泥气味散发也是无法避免的。本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配置了安装Gelor-System专业除臭装置解决污水站臭味的影响。
(2)噪音
污水站内产生噪音的主要来源为曝气风机。本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配置了专门的风机消音、隔音及减振装置,使机外1米处噪音测试指标小于75分贝。
(3)站内排水
站内生产废水的排放均通过站内污水沟渠系统收集并接入调节池,用排污泵抽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4)固体废弃物
站内格栅及污泥池均有固体废弃物产生,对此在运行管理中应按要求堆放,外运时采用半封闭自卸**车辆,运送到*区域处置。
(5)事故排放
污水系统一旦发生停电和重大故障时均需进行事故排放,事故排放主要是通过设置于溢流井上的溢流渠直接排放来实现的。这种短时污染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的,但要减少其发生机会则主要是通过设计中提高处理系统的保证率和加强运行维护管理两个方面来解决。为此本设计中对管道衔接切换,电源回路及设备备用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使事故发生的机率尽可能降低。
本工程概算未包括如下部份:
食品厂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
工艺选择原则为:
3.1.1 食品厂工业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3.1.2 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食品厂工业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3.1.3 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食品厂工业推
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3.1.4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
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图 3-1 不同处理工艺的应用情况(略)
3.2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工艺
对于处理出水***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食品厂工业应加强其处理
效果,提高 SS 的去除率,减少消毒剂用量。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
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工艺流程
1、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加强处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对现有食品厂工业中应用较多的化
粪池、接触池在结构或运行方式上进行改造,必要时增设部分设施,尽可能地提
高处理效果,以达到医院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2、一级强化处理
对于食品厂工业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
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
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图 3-2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略)
食品厂工业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
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
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
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3.2.2 工艺特点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可将携带病毒、病菌的颗
粒物去除,提高后续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其中对现有一级处理
工艺进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投资费用。
3.2.3 适用范围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
处理厂的食品厂工业
3.3 二级处理工艺
食品厂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
3.3.1 工艺流程说明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食品厂工业污水通过化粪
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
进入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好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生化处理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
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医院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三部分。为防
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废气也要进行处理。
4.1 预处理
食品厂工业污水进行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调节水质水量和
合理消纳粪便,利于后续处理。
4.1.1 化粪池
用于食品厂工业污水处理的化粪池主要有普通化粪池和沼气净化池。
普通化粪池和沼气净化池的原理是通过沉淀的作用先将**固体污染物截
留,然后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物降解。沼气净化池处理效率优于普通化
粪池。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3.8.2~3.8.5 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36h。
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4.1.2 预消毒池
预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以减少操作人员受到病原微
生物感染的机会。
1、食品厂工业的排泄物进行预消毒后排入化粪池。
2、食品厂工业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前必须预消毒,预消毒池的接触时
间不宜小于 0.5 小时。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发生器等,粪便
消毒也可采用石灰。
3、生化处理如采用加氯进行预消毒则需进行脱氯,或采用臭氧进行预消毒。
4.1.3 格栅
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宜设置格栅,格栅井与调节池可采用合建的方式。
1、传染病医院的格栅应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在普通医院宜选用自动机械格
栅(小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手动格栅格栅井应密闭,设置通风罩,收集废气以进行集中处理;
3、栅渣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
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4、设计应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等有关规定。
4.1.4 调节池
1、食品厂工业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连续运行时,其有效容积按日处理水量的
30~40%计算。间歇运行时,其有效容积按工艺运行周期计算。
2、调节池宜分二组,每组按 50%的水量计算。
3、调节池应采用封闭结构,设排风口,防沉淀措施宜采用水下搅拌方式。
4、调节池产生污泥定期清淘,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一同处理。
4.2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
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4.2.1 一级强化处理
食品厂工业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气浮等工艺。过滤的固
液分离方式需要反冲,操作管理较为复杂,而气浮工艺中气体释放易导致二次污
染。所以医院污水中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工艺。
食品厂工业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混凝、沉淀池应分二组,每
组按 50%的水量计算。
1、污水处理量小于 20m3/h 时,沉淀池宜设备化,可采用钢结构或其他结构
形式的一体化设备,池形宜为竖流式或斜板沉淀池。当污水处理量大于 20 m3/h
时,沉淀池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形宜为竖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
2、当沉淀池体采用钢结构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腐措施。
3、当采用斜板沉淀池,必须设置斜板冲洗设施。其他形式的沉淀池需采取
便于清理、维修的措施。
4、设计应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 年版)等有关规定。
4.2.2 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加强处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对现有食品厂工业污水地埋式处理系统中应用较多的化
粪池、接触池在结构或运行方式上进行改造,必要时增设部分设施。医院污水加氯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
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加氯间主要放置加氯机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设备。加氯间内应有必要的计
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加氯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爆电机电器,
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 12 次/小时设计。排风扇设在加氯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
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加氯间室内电气、管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氯腐蚀。
地 400mm 处。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氯报警装置。
5.2.5 适用范围
1、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食品厂工业。可用于
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1000 床)且管理水平较高的食品厂工业污水污水处理系统。